家庭结构,家庭人际关系,家庭观念,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的种种特征,决定了家庭教育与社会中和保教机构中的教育,既有共同性,又有区别性,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。
1,教育的率先性,现在人们提倡的胎教和零岁开始的教育,都在家庭中实施,可以说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。
2,单独性,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是一个以上成人的影响教育,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则更为突出,施教方式是单独的,非群体的。
3,随意性与随机性,家庭中对子女教什么,怎么教,受家庭中人的思想观念,知识水平,心态与情绪,时间条件,物质环境,家庭生活的运转方式等影响,教育有较大的随意性,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相伴随,多采取“遇物则诲”的方式进行,因此又具有随机性。
4,亲情性,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建立了亲子关系,随着成长过程的延续,儿童与家长的关系向着亲密化发展,家长与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均要受到亲密情感的影响,经常表现为儿童从父母的.情感状态,如儿童极怕父母生气发怒,怕父母离他而去,为了避免上述事态发生或发展,儿童可以克制自己,接受成人要求,家长则常对儿童感情用事,如对孩子时而溺爱,袒护,百依百顺,时而打骂,发泄激怒的情绪等。
正确维护家校关系,促进家校紧密合作,共同教育孩子。
这项教育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,社会教育,学校教育三大组成部分,这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相互影响,相互作用,相互制约,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其中哪一项都不可能,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,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,社会教育则影响较广泛,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苹果的话,则较里面的果核是家庭教育,是整个教育的核心与根本,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,相当于果核和果皮之间的果肉层,外层的果皮则是社会教育,是保护苹果富于营养新鲜的关键。
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校教育,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好,形成对孩子教育的合力,家长,老师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目标是完全一致的,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尊重,配合老师做好对孩子的教育,家长和老师之间一定要加强交流沟通,经常问问孩子各方面的情况,从而在平时就能配合老师给以孩子较好的督促与鞭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