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,孩子所养成的性格习惯是与家庭息息相关的,家庭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,家庭教育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上起到引导作用。
一,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,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,离开家庭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,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,培养良好道德品质,如果不自立,孩子将来很难以在社会立足。
二,教育孩子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难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,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,父母要教会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去战胜困难,因为“困难像弹簧,你强它就弱,你弱它就强”,让孩子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去面对未来人生不可猜测的种种磨难。
三,父母言传身教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,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,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,因此,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榜样,以身作则去教育孩子,这比对孩子苦口婆心说教十句,百句更有意义,更有说服力。
从小到大,家长包揽孩子的饮食起居,监督孩子做作业,敦促孩子上学,替孩子做决定,替孩子选择,为孩子焦虑,替孩子发愁,为孩子担忧,凡事替孩子做主,替孩子承担责任。
很多家长以为这样做是爱孩子,是为孩子好,殊不知,这样做是在坑害孩子,承担责任是完美人格的重要部分,是一个人激发内在力量的黄金宝藏,特别值得保护和发展,不少家长随意把孩子弥足珍贵的东西丢弃了,亲手把孩子赖以立身的美好品质毁坏了,对孩子来说,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。
父母事无巨细替孩子承担责任,孩子会形成寄生虫思维逻辑,孩子会认为,爸妈应该伺候我,我的一切别人应该给我安排好,我的困难应该由他们解决,这类孩子不会替别人着想,心中只有自己,他认为周围的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,都应该适应自己,别人一旦对他照顾不周,他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,甚至会认为别人冒犯了他,侵犯了他的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