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圣陶老人家说:"什么是教育,简单一句话,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,"父母的责任是教育孩子,而教育孩子的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。
专家研究表明,3-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,12岁以后,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,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,孩子学会学习,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,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,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,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,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,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,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,美术,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,而忽视习惯的培养,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较大的误区。
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,关键在于了解孩子,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,作为成熟的父母,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,知道孩子在想什么,在干什么,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,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,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: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,经过这样的思考,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,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一般说来,习惯可以在有目的,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,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,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,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,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,因为,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,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,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,不利于学生的成长。
如何防止孩子有暴力倾向。
1,少让孩子接触有暴力倾向的人,事,物所以说,在生活中,家长应该做好榜样,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打架,和孩子交流时也一定要轻声细语,出现问题时要理智对待,即使争辩或者是吵架,也尽量要避开孩子,少让孩子和有暴力倾向的人待在一起,尽量不要让孩子,不要让孩子看到一些暴力的画面,或者是玩暴力的游戏。
2,家长不要“以暴制暴”当孩子有暴力倾向时,家长时间,并不是要训斥或者是打孩子,而是要给孩子讲道理,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如果你以暴制暴,很可能会加重孩子的暴力倾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