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世纪在人们的期望与畅想中展开了它别开生面了的画卷,沐浴在新世纪和风细雨下成长着的幸福一代,正承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,作为教育者,作为家长,我们的教育观,教育手段也无时不在接受着挑战,那么,应当如何去爱孩子呢。
长期以来,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忽视孩子的地位,轻视孩子合法权益的事屡见不鲜,这实际上是走入了爱的误区,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:。
误区一:干涉孩子的自主发展,自主发展是儿童生命和发展权的重要体现,但在现实生活中,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,孩子的一切都是属于父母的,孩子干什么都得听父母的。
误区二:剥夺孩子的劳动权利,许多家长对孩子“疼爱”过度,事事包办,使孩子从小过着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的生活,以至于长大后还要依赖大人照顾,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儿,有关报刊曾报道大学生因生活不会自理,不得不请保姆或钟点工的事,就是这方面的典型。
误区三:限制孩子的游玩,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,孩子才三,四岁,就忙着到处让他拜师学艺,孩子整天忙着“学琴”,“画画”,被限制在狭窄的空间,失去了游玩的自由,没有了游玩的快乐,其结果是束缚了孩子的手脚,孩子失去了童年应有的欢乐,影响了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。
准确把握教育子女的时机。
(一)新学期开始时:新的一年,新的学期开始,新的气象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,会有一促新产意识,新的能力,此时家长因势利导,便会“旗开得胜”。
(二)享受成功喜悦时:家长若能在祝贺,鼓励的基础上,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,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。
(三)感受到委屈时: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,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,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,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。
(四)老师来家访时: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,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,不宜单纯“告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