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我们

严中有宽是家庭教育较好方式如何对孩子适度教育
来源: | 作者:6Q教育 | 发布时间: 2022-12-03 | 61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心理学研究表明,儿童在父母的“绝对服从”的高压环境中生活,容易形成胆怯,自卑,退缩等不良性格特征,在没有安慰,没有同情,没有温暖的环境中生活,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征,沉溺于沉默的孤寂里,在暴力的压抑环境中生活,容易形成固执和对抗的性格特征,内心沸腾着怨恨与愤怒,活像一只火药桶,这些性格,对儿童成长后过社会生活,都不适应。

 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,一个男孩如果受到母亲或姐姐的过严管教,他可能由此对所有的女人都抱有反感,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可能抱独身主义,也可能婚后不听从妻子的劝告,以此来满足他对女人的报复心理,相反,一个男孩如果经常受到父亲过多的责备和打骂,而母亲经常予以袒护,那么,这个男孩就会产生对母亲的特殊喜爱,这样的男孩往往不服从教师等权威人物的管教,因为他把这种权威人物看成是父亲的化身。

 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,父母管教太严,还可能导致儿童产生某种心理性疾病,诚如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索帕所指出,父母管教太严,“以至对儿童造成相当大的焦虑,吮拇指,咬指甲,尿床等常常是焦虑的结果,”。

  过度教育是个很庞杂的问题,它的形成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,也有学校的原因,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,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,讲究教育方法和技巧,一定可以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,更快乐。

  1.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,要从孩子的个性,气质类型,潜能特点出发,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快乐感,只有出自兴趣的学习才是主动,快乐,不容易厌倦的,相反,若学习缺少了兴趣和快乐,则是被动,强迫,枯燥和痛苦的,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。

  2.尊重孩子的自主性,给他们足够的空间,不要过多干涉,在孩子成长的路上,父母可以引导,但不能干涉和代替,要允许孩子自己探索,犯错误和失败,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,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犯错或失败,而对孩子横加干涉。

  3.不要对孩子大包大揽,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自主性,学会用自己的脚走路,用自己的手做事,发展自我责任感,帮助孩子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取各种能力。